hn 讨论的观点总结
总结
- [x] 真正的壁垒在于模型开发(如Anthropic、Google、OpenAI),而非cursor ,windsurf UI层面的创新。
详情
-
OpenAI与Windsurf交易失败及Google的介入:
- OpenAI原本计划以30亿美元收购Windsurf,但交易失败。Google随后宣布聘用Windsurf的CEO Varun Mohan、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以及部分研发团队,加入Google DeepMind团队,并获得Windsurf部分技术的非独占许可。
-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规避反垄断审查的一种策略,即通过“收购式招聘”而非直接收购公司来获取人才和技术。Google为此支付了24亿美元(根据更新报道)。
- 讨论中提到,OpenAI取消交易可能与Microsoft要求获取Windsurf IP(基于其与OpenAI的现有协议)有关,同时Anthropic(Claude Code的开发者)限制Windsurf访问其模型也可能影响了其作为收购目标的价值。
-
对Windsurf员工和投资者的影响:
- 许多人对Windsurf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离开的行为表示不满,认为这背叛了普通员工和投资者。普通员工可能面临股权价值归零和失业的困境。
- 有人提到类似案例(如Character.ai),员工股权在交易中被转换为现金,但Windsurf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。
-
AI代码编辑工具的市场竞争与价值讨论:
- Windsurf、Cursor等工具被认为是基于现有模型(如ChatGPT、Claude)的“包装器”,缺乏真正的技术壁垒(moat)。Claude Code因其低成本、高效的CLI(命令行界面)工具和Anthropic的补贴定价而迅速崛起,被认为对Windsurf和Cursor构成威胁。
- 讨论中对这些工具的估值提出质疑,认为其高估值(如Windsurf的30亿美元)更多是AI热潮驱动,而非实际IP价值。有人将此与加密货币热潮或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。
- 许多用户分享了对不同工具的使用体验,Claude Code因其简单性和生产力提升受到好评,而Cursor的Tab补全功能被认为是其剩余优势。
- 对未来趋势的预测:
- 有人认为,如果AI能力趋于平缓或模型成本下降,这些“包装器”公司的价值将大幅缩水。另一些人则认为,真正的壁垒在于模型开发(如Anthropic、Google、OpenAI),而非UI层面的创新。
- 还有观点指出,这种“收购式招聘”可能是大科技公司规避监管的新趋势,可能进一步削弱初创公司的独立发展和IPO前景。